Banner Image

Banner Image

Banner Image

太陽能發電會不會不夠用?破解大家對「發電量不足」的常見迷思

2025年2月7日

星凱小編

隨著越來越多家庭與企業考慮安裝太陽能系統,「發電量夠不夠?」成了許多人的第一個疑問。有些人擔心陰天會沒電用,有些人擔心夏天冷氣一開,發電量會不會撐不住,更有人質疑台灣的氣候是否適合發展太陽能。其實,這些疑問多半來自於對系統運作方式的不了解,本文將用淺顯實用的方式,帶您逐步釐清常見的迷思與事實,幫助您更安心地規劃自己的太陽能方案。


首先,我們要了解「太陽能發電量是否足夠」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絕對標準的答案,而是與使用者的需求、用電習慣與場地條件息息相關。舉例來說,同樣是一個 5kW 的太陽能系統,在高雄、台中或新竹等日照較充足地區,一年平均發電量可達 6,000~7,000 度電,這大約等於一個四口之家的全年用電量。如果再搭配用電行為調整或儲能系統,幾乎可達成「用電自給」的效果。


但若您家中是全天冷氣開不停、用電尖峰集中在傍晚到晚上,這時單靠白天太陽發電可能就無法完全覆蓋,這正是很多人會產生「發電量不夠」的原因之一。實際上,太陽能系統本身不是設計成 24 小時即時供電的裝置,而是透過白天的「產能」,搭配不同的使用模式來達成節電或儲電的目標。這也是為什麼市面上的太陽能系統多數會搭配以下幾種設計方式:

  • 併網型系統:白天發電供自用,多餘的電回售給台電;晚上再從台電取電,是最常見也最穩定的方案。

  • 加裝儲能:將白天多餘的電儲存起來,供晚上或突發停電使用,提升能源自主與備援能力。

  • 負載管理設計:透過設備自動控制或行為調整,讓高耗電設備盡量集中在白天運作,以提高自用比例。


再者,很多人會擔心陰天或雨季時太陽能板「完全沒電」,其實這也是常見誤解。太陽能板在日照減弱時仍能發電,只是效率會下降。以台灣氣候來說,即使在多雲或冬季,太陽能系統仍有基本產能。除非遇到極端天候長時間無日照,否則全年總發電量的變異不會大到無法預測,這也是為什麼專業廠商會依據過去五年以上的氣象與日照數據進行模擬分析,預估每年發電量與回本年限。


如果您希望系統能夠更精準貼近實際用電習慣,建議在安裝前與廠商確認以下幾點:

  • 您家或公司每日平均用電量?(可參考台電帳單)

  • 用電尖峰落在哪些時段?

  • 場地是否有遮蔽或安裝限制?

  • 是否有預算與空間裝設儲能系統?

  • 希望以多少比例達成自發自用?


當這些條件都清楚後,廠商即可透過模擬報告讓您清楚知道:這套系統一年會發多少電、可省下多少電費、預估回收年限是多少、是否需要加裝電池或控制系統。從而破除「怕不夠用」的疑慮。


總結來說,太陽能發電量「足不足夠」,關鍵不是在設備本身,而在於設計是否符合使用需求。透過專業評估與合理規劃,即使是用電量大的家庭或企業,也能打造高效率、高自用比例的太陽能系統。與其擔心「發電不夠」,不如先了解自己的用電模式與場地條件,再由專業團隊協助您打造最合適的綠能解方。畢竟,陽光免費、電費不斷上漲,早一步了解,就能早一步節省。

對我們的服務有任何疑問嗎?

立即聯絡

星凱集團

Cta Image
Cta Image

對我們的服務有任何疑問嗎?

立即聯絡

星凱集團

Cta Image
Cta Image

對我們的服務有任何疑問嗎?

立即聯絡

星凱集團